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
如何避免中青年早逝的悲剧?
撰文 | Key
小编还记得之前有一则36岁的知名财经媒体人因突发重症肺炎4天离世的消息,登上热搜,引发网友热议。
令广大网友不解的是,36岁中青年从出现发热症状到出现重症肺炎去世仅用了4天时间,对于患者的具体死因我们尚不清楚,不适合贸然加以分析,但我国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,不少人都曾“中招”,感染过新冠肺炎,其中部分患者发展成重症肺炎,在社会上引起的广大反响。
究竟什么样的发热临床上需警惕?如果出现了发热,应如何得到有效诊治?带着这些问题,让我们一起往下看……
早期识别发热的危险因素
至关重要!
1、定义:正常人体体温被认为是37℃,但在健康个体中可能相差高达1℃。核心体温升高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见表现。
尽管“发热”、“体温过高”等术语被普遍使用,但它们尚未得到普遍定义。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会(SCCM)、国际疾病统计分类(ICD)和美国传染病学会(IDSA)将发热定义为核心体温≥38.3℃。
2、临床症状:临床上可引起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,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。目前临床上以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,主要包括各种病原体,如病毒、细菌、、立克次体、真菌、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。
不论是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或者局部性、全身性感染,均可引起发热,多见于感冒、流感、肺炎、急性胃肠炎、慢性胃肠炎、急性支气管炎、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。一般急性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病较急,但在经治疗后消退较快,而慢性炎症常出现持续性低热的表现。
3、发热的发病机制:致热源。致热源一词用于描述导致发热的任何物质。致热源可为内源性,也可为外源性。内源性致热源属于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,称为细胞因子。引起发热的细胞因子更确切地称为致热性细胞因子。外源性致热源—外源性致热源来自宿主体外,主要是微生物及其产物,例如毒素。
4、若是发热程度较轻,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物理降温,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降温。但如果是39℃以上持续不退的高温,同时伴有全身乏力、胸闷气急、小便变少、晕厥等症状,需引起高度警惕,一定要及时就医处理。
认识重症肺炎,
预防别大意!
1
定义:
重症肺炎是由肺组织(细支气管、肺泡、间质)炎症发展到一定疾病阶段,恶化加重形成,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。社区获得性肺炎、医院获得性肺炎、健康护理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可引起重症肺炎。
重症肺炎病死率高达30%~50%,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,甚至死亡。其中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(sCAP)是社区获得性的肺炎(CAP)中最具致命性的一种,其特点是高发病率、高重症监护室(ICU)入住率和高死亡率。
2
重症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:
① 发热:患者体温可能超过38℃,甚至高于40℃,发热期间可能伴有寒战等、为主要症状;
② 呼吸困难:重症肺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,可能伴有咳嗽、气促、胸闷等症状;
③ 精神状态异常:重症肺炎患者会出现精神状态异常,如头晕、失眠、焦虑、恐惧等;
④ 其他症状: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、咳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
3
辅助检查:
实验室检查
① 血常规:白细胞计数升高、血小板减少等,其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多提示预后不良;
② 生化检查:包括乳酸、肝功能(转氨酶、胆红素、白球比)、肾功能(肌酐、尿素氮)、血糖、电解质、白蛋白等监测指标。其中乳酸≥4mmol/L多提示预后不良;
③ 凝血功能:重症感染及其炎症反应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、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,严重者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的发生。故凝血四项及D-二聚体等检查应作为重症肺炎患者的常规检测和监测指标;
④ 感染指标:如C反应蛋白(CRP)、降钙素原(PCT)等,其中CRP>10mg/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,可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;显著升高的PCT(正常参考值<0.05μg/L)对全身重度感染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,可作为重度感染的早期预测指标。
⑤ 其他:包括尿常规、粪常规、动脉血气分析等。
病原学检查
重症肺炎患者推荐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:痰涂片及培养、血培养、胸腔积液培养、肺泡灌洗、非典型病原体筛查、呼吸道病毒筛查、嗜肺军团菌1型尿抗原及肺炎链球菌尿抗原等。注意尽量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。尽快送检,不得超过2小时。
影像学检查
肺炎患者应于入院时常规进行正侧位x片或胸部CT检查,对于重症肺炎患者,尤其初始治疗无反应甚至加重时,需注意复查影像学并与之前结果进行比较。
4
诊断标准
主要标准
①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;② 有感染性休克,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。
次要标准
①呼吸频率≥30次/分;②氧合指数≤250;③多叶肺受累;④存在意识/定向障碍;⑤存在氮质血症;⑥白细胞数低于正常水平;⑦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;⑧体温低于正常水平;⑨血压低,需要液体复苏。
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,才能诊断为重症肺炎。
此外,IDSA和美国胸科学会(ATS)对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中的次要标准额外加了三条:①白细胞减少症(WBC计数小于4×109/L);②血小板减少症(血小板计数小于100×109/L);③体温降低(中心体温<36℃)。
5
治疗原则
①营养支持治疗:因重症肺炎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低氧、高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,其体内蛋白的流失较多,营养的消耗也是非常快的,需早期肠内营养,注意减少误吸,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;
②病原学治疗:应根据细菌监测结果及时应用抗菌药物;
③呼吸支持治疗:患者如果高流量吸氧不足以缓解缺氧症状时,可以尝试使用无创通气。一旦患者呼吸困难加重,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;
④循环支持治疗:充分进行液体复苏,改善微循环,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。
6
预后及预防策略
一般来说经过积极的治疗,重症肺炎的预后尚可,积极迅速地控制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重症肺炎严重性取决于局部炎症的程度和肺部严重的播散,还有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,若重症肺炎在伴有心肺疾病基础的附加因素上,或是特殊的源生物感染,禽流感病毒,军团菌等,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的风险。
秋冬季是肺炎的高发时期,在日常生活习惯上,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、避免吸烟、注意个人卫生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。此外,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肺炎高发人群,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。推荐接种疫苗包括、流感疫苗。
参考文献:
1. 刘丽红,屈满英,刘莹,等. 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.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22,31(11):1521-1525.
2. 侯佳彤,吴筱箐,梁杰佳,等. 重症肺炎营养治疗进展. 中国医师杂志,2020,22(07):1118-1120,f3.
本文来源:医学界呼吸频道
责任编辑:急诊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恒瑞行配资-恒瑞行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论坛官网-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