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
对于多病共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在有效控制水平的同时,兼顾心血管保护,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,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?
现如今,2型糖尿病(T2DM)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,其复杂多变的病情与多系统疾病共存的特点,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特别是当患者同时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、、高脂血症等疾病时,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更加精细与全面,既要有效控制血糖,又要兼顾心血管保护,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本文将由专家深入剖析一例典型的多病共存T2DM患者的治疗案例,通过详细阐述其病情特点、治疗难点及综合治疗策略,展现多学科协作在复杂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,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。
患者资料
患者,男,60岁。
主诉:口干、多尿、多饮12年。
现病史:患者12年前因口干、多尿、多饮于社区医院检查空腹血糖(FPG)10mmol/L,当时无明显消瘦,无视物模糊,无泡沫尿,无肢端感觉异常。后就诊于我院,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T2DM,予以二甲双胍1000mg每日2次(bid)治疗,未规律监测血糖。4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,加用达格列净10mg每日1次(qd)、格列美脲2mg bid、甘精胰岛素18U每晚一次(qn)治疗至今。患者间断测FPG在6-7mmol/L,未测餐后血糖,偶有低血糖反应。7月前开始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,目前剂量0.75mg每周一次(qw),患者无胃肠道不适。因血糖控制不佳收入院。
既往史:高血压病史10余年,血压最高160/110mmHg,应用氨氯地平10mg qd+厄贝沙坦150mg qd降压治疗,未规律监测血压。高脂血症病史,应用匹伐他汀2mg qd治疗。陈旧性脑梗死病史,遗留言语不利后遗症。1天前因胸闷行冠脉造影示:冠脉三支病变,建议支架或手术治疗,患者拒绝,应用氯吡格雷75mg qd治疗。
个人史与家族史:吸烟史50年,20支/日。饮酒史40年,2两/天。母亲有糖尿病。
体格检查:身高:170cm;体重:75kg;身体质量指数(BMI):25.9kg/m2;腰围:99cm;体温(T):36.2℃;脉搏(P):80次/分;血压(BP):143/84mmHg。
实验室检查:
影像学辅助检查:
其他补充检查:眼底检查:拒查;胸片:双肺纹理增多、模糊;24小时:68.60mg/24h。
入院诊断:1. 2型糖尿病2.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.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4.陈旧性脑梗死5.高血压病2级(很高危)6.高脂血症7.脂肪肝8.后天性肾囊肿9.前列腺增生
治疗方案:
➤降糖治疗:具体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详见下表。
➤其他治疗: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qd;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 qn;10mg qd;厄贝沙坦片150mg qd。
治疗过程及血糖监测(mmol/L)
随访情况:出院1月左右电话随访患者,血糖控制良好,未再有低血糖反应,满意度良好。
诊疗思路
1、患者T2DM诊断明确,合并冠脉三支病变、高血压、脑梗、高血脂,因此具有心血管保护需求。2、入院时方案患者有低血糖反应,因此新方案需满足安全性要求。3、患者入院时应用药物多,患者本人具有简化方案的需求。
点评总结
该病例涉及一位男性T2DM患者,其病情复杂,合并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陈旧性脑梗死、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以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系统疾病。这种多病共存的状态显然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,首要难点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,兼顾心血管保护,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,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,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。此外,患者长期吸烟和饮酒的不良生活习惯,以及家族糖尿病史的存在,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使得治疗过程需要更加精细的考量和个体化的调整。
针对患者复杂病情,医生综合考虑多种疾病及治疗需求,采取了多药联合治疗方案。在降糖方面,使用二甲双胍、达格列净和司美格鲁肽,兼顾血糖控制、体重减轻及心血管保护;降压方面,联合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,兼顾降压与心血管、肾脏保护;降脂方面,使用瑞舒伐他汀降低胆固醇;同时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,预防心血管事件。司美格鲁肽作为新型的胰高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(GLP-1RA)被引入治疗方案,其在血糖控制的同时,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,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,还可减轻体重、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谱,这些对患者整体心血管健康均有积极影响。整体方案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和综合管理。
从治疗过程中血糖的变化来看,治疗前,患者的HbA1c为6.0%,FPG波动在6-7mmol/L,未规律监测餐后血糖,虽然数值看似尚可,但其血糖波动较大,且存在低血糖反应。基于此,为患者加大司美格鲁肽的剂量,同时逐渐减少胰岛素以及格列美脲的使用。经方案调整后可以看到患者血糖显著改善,治疗后FPG稳定在5.0-6.0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(2h PPG)多在7.0-10.0mmol/L之间,且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,整体血糖控制更加平稳。出院1月左右电话随访患者了解到,目前血糖控制良好,未再有低血糖反应。
总之,这位患者的治疗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案例。医生在思考患者病情时,充分权衡了多种疾病间的相互影响及治疗药物的综合效应。选择司美格鲁肽不仅基于其对血糖的良好控制,更看重其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,这与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及治疗需求高度契合。同时,医生还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,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方案,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专家简介
霍丽丽 主任医师
北京积水潭医院 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
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流行病与预防学组 委员
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
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
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糖尿病分会 常委
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内分泌分会 委员
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,长期从事糖尿病、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,2015年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澳大利亚Baker 心脏和糖尿病研究所访学1年,已发表30余篇SCI和核心期刊论著。对糖尿病、糖尿病围手术期管理、肥胖、甲状腺、骨质疏松等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。
专家简介
王志新 主治医师
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,医学博士
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内分泌专业
主要研究方向:糖尿病,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、特殊类型糖尿病等糖代谢异常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疾病的诊治。
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,北京市青年骨干研究课题1项,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,并参与编著《慢性胰腺炎:理论与实践》第一、二版的部分内容。
“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,不代表平台立场”
医学界内分泌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恒瑞行配资-恒瑞行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论坛官网-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